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陇南师专蒲向明教授、马勤学教授发言推介陇南文化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3日

11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西北”专栏推出专题报道《开创甘肃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新局面》,刊登来自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西北师大、甘肃考古研究所、甘肃省简牍博物馆、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科联等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专题发言33篇。陇南师专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蒲向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勤学的专题发言也位列其中。


蒲向明教授在题为《〈西狭颂〉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发言中指出:“《西狭颂》现位于甘肃省成县,是东汉建宁四年(171)完成的摩崖石刻、隶书作品。《西狭颂》在“汉三颂”中保存最为完好,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劲道,具有金石学术史意义。《西狭颂》具有东汉特定的文化背景,虽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但确属隶书成熟时期的产物,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西狭颂》结字高古,庄严雄伟,方圆兼备,笔力刚健,在文字和书体演变史上具有一定意义;作为汉代颂体文本的完整存在,有文章学和文本学意义;赋比兴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民的能吏形象,因而具有鲜明的文学意义;文本贯穿儒家入世、用世和进取思想,具有以德化育的教育意义。《西狭颂》书法文化价值极高;碑文从语言艺术到刻画形象,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交通地理、金石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文献价值很高;其右侧的石刻“五瑞图”,是汉摩崖仅存“图文并茂”佳构,具备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西狭颂》周边现存大量宋元明清、近现代仿古题刻,与碑亭一起构成了特有的人文景观。”

马勤学教授在题为《两当兵变”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发言中指出:“‘两当兵变’发生于1932年4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习仲勋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发动的一次具有重要政治军事意义的革命行动,揭开了这一时期甘肃系列武装起义的序幕,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进行兵运工作的成功范例。‘两当兵变’有力地策应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党的兵运工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党组织培养了一批重要干部。‘两当兵变’精神可以概括为:对党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品质。‘两当兵变’精神的时代价值:一是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有利于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风尚,三是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四是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8月19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地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陇原大地社科界引起强烈反响。11月1至3日,由甘肃省社科联、甘肃省历史学会和敦煌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共同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甘肃省历史学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敦煌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甘肃省历史学研究和文物保护实际,就如何树立文化自信、打造敦煌学研究的学术高地、挖掘和传承长城精神、讲好西路军故事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和平面媒体,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其为主要信息源的中国社会科学网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观点发布平台、全球学术资讯的权威集散地、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为发展定位,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学术门户网站。陇南师专学者面向全国推介陇南特色文化的专题发言,也同步在“中国社会科学网”推出,传播效果显著,对提高陇南的文化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